各院(系、部):
為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更好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推動高校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物理教學質量,市教委決定舉辦第三屆重慶市大學生物理創新競賽。我校高度重視,并積極組織此次競賽活動,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機構組織
(一)成立組委會
組委會由學校相關領導、教務處及數理教學部的物理教師組成。(名單見附件1)
負責學校的宣傳、組織、動員學生參加競賽工作。
負責學校競賽活動的指導和評審、評獎工作。
(二)下設組委會辦公室
負責競賽活動的日常事務工作,辦公室設在數理教學部。(由數理教學部鐘波老師和荊棘老師負責)
二、參賽對象
截止2017年12月的在校大學生。
三、活動安排
1.報名時間:2017年5月22日-2017年6月2日
2.報名注意事項
本次比賽由學生自由組隊參賽,每個項目的學生作者不超過3人。報名參賽團隊必須認真填寫報名表(報名表見附件2),并于6月2日下午五點前將報名表交到第一實驗樓三樓,數理教學部教學秘書荊棘老師處。
聯系方式:15823890519 競賽活動咨詢QQ群:586960009
3.競賽活動
初賽時間:2017年6月5日—2017年10月8日,在此期間所有的事宜由組委會成員協同完成。
作品要求:(見附件3競賽活動細則)
4.獎項設置
初賽根據參賽人數設置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具體名額根據參賽隊伍數量而定)。凡獲得一等獎的論文和制作項目將推薦參加重慶市的復賽和決賽。
附件:1.競賽組委會名單
2.大學生大學物理創新競賽報名表
3.重慶市第三屆大學生物理創新競賽細則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組委會辦公室
2017年5月19日
附件1:
重慶市第三屆大學生物理創新競賽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競賽組委會名單
主 任:尹邦滿
副主任:劉 枚 謝國亞 潘顯兵
成 員:廖其力 鄧婭 何靜 張珠峰 胡春霞 霍雅潔
曾國慶 余艷 鐘波 唐清清 崔海生 王廣川
附件2:
申 報 者 情 況
申報院校 |
院校全稱 |
|
聯系人 |
|
電話 |
|
Email |
|
申報者情況 |
姓 名 |
|
性別 |
|
出生年月 |
|
現學歷 |
a. 大?!?/span>b. 本科 C.研究生 |
?!I |
|
年級 |
|
學制 |
|
通訊地址 |
|
電話 |
|
合作者情況 |
姓 名 |
性別 |
年齡 |
學歷 |
單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重慶市第三屆大學生物理創新競賽細則
一、參賽人員范圍
截止2017年12月在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二、參賽項目設置及相關要求
(一)項目設置
項目分科技作品(含專利、實物制作)、科研論文二類。參賽作品均有學術論文或科研報告,科技作品必須提供文字、圖片和視頻等介紹項目的資料。論文和圖片的格式參考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每個項目的學生作者不超過3人,大學生和研究生不能混合組隊,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
(二)作品提交及資格審定
經各高校初賽出的優秀作品由所在學校統一提交至物理學會指定網站,并完整填寫相關信息,一經提交,不得更改。
作品提交后,接受公眾質疑,任何人可就作者、作品的真實性和創新性向競賽委員會進行舉報。
三、參賽辦法
(一)參賽辦法
各高校通過網絡報名參賽。
(二)報送時間及報名費
作品提交時間截止為2017年10月25日24:00。
四、參賽作品評比及獎項設置
(一)評比辦法及獎項設置
復賽采取網絡盲評的方式進行,每個項目由2-3位專家評審,評分經專家組審定并確定獲獎項目,獲獎項目數不超過參賽總項目數的50%。根據復賽成績,確定進入決賽作品,決賽項目數不超過獲獎總數的60%,獲三等獎的項目不參加決賽。
參加決賽的選手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參加現場答辯。每個項目答辯時間8分鐘,其中5分鐘由學生介紹作品,3分鐘專家質詢。
專家組對專家的評分進行討論并最終確定項目成績,評出決賽項目的40%為特等獎與一等獎,60%為二等獎。
專家組依據寧缺毋濫的原則,經充分討論,必要時可進行特等獎答辯。評選特等獎1-2項。如專家組認為參賽作品質量不夠高,也可空缺特等獎。
專家組根據各高校組織參賽隊的數量和獲獎數質量,及其對競賽其它方面的貢獻評出優秀指導老師獎10-15名,優秀組織獎1-3項,特別貢獻獎3項。
(二)獎勵辦法
所有獎項需經競賽組委會審批后頒發證書。二等獎以上者視經費酌情給予物質獎勵。
五、經費籌集
1.參賽選手報名費。
2.承辦或協辦單位資助。
3.競賣競賽冠名權。
附件下載: